湖南省老中生物医药社会成长国家大事纪
●1951年,创办江西药科学校。
●1951年,创办江西实验中医院。
●1953年,江西省创办江西中医进修学校。
●1958年,更名为江西中医专科学校。
●1959年5月19日,在江西中医专科学校基础上成立江西中医学院。同年9月5日,举行首届本科生开学典礼。
●1970年2月,江西中医学院与江西医学院合并为江西医科大学,搬至江西吉安地区青源山办学。
●1972年1月,学校迁回南昌,在江西医学院原校址继续办学。
●1978年,《全国中草药汇编》和“肿节风注射液、片剂”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1973年3月,在江西药科学校的基础上恢复建设江西中医学院,校址设在南昌市阳明路。
●1982年1月,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
●1984年9月,招收首届硕士学位研究生。
●1985年,校办企业江中制药厂公开选聘厂长,首开江西高校先河。
●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2年,获中宣部、中组部、国家教委联合授予“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
●1993年,成为首批具有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高等院校。
●1996年12月,附属医院获省卫生厅授牌“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2001年8月,与江中制药集团合作兴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
●2001年和200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年,建设“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是江西省首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2年,湾里新校区开工建设。2003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新校区。
●2003年4月,江西中医药高级技工学校并入江西中医学院。
●2003年,建设“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是国家教育部在江西省首批建设的3个重点实验室之一。
●2003年7月,成立江西中医学院香港教学中心。
●2005年8月,“新型抗肿瘤药槐定碱注射液”获国家一类化学新药证书,首开江西省一类化学新药的先河。
●2006年10月,启动“双惟实践班”培养模式。
●2006年,“中药双相胶囊制剂技术及多功能胶囊填充机的研究与应用”获国家“863”计划立项资助。
●2007年6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成绩。
●2007年,“新型抗肿瘤药槐定碱的研究”和“腧穴热敏化临床研究”同时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针灸推拿学专业获准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2007年,“中药寒热性生物效应评价模式研究”获国家“973”计划立项资助。
●2008年,第6次获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第14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2月,杨明教授当选首批江西高校“井冈学者”。
●2008年6月,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08年,《中药炮制学》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实现江西医药学科国家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其后,《中医诊断学》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8年8月,“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药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被列入首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江西省首批建设的3个实验区之一。
●2008年,中药学获准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2008年,“现代中药制剂技术平台集成与创新”团队、“艾灸技术”创新团队入选首批“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
●2008年,“灸疗的热敏规律及其科学机制研究”获国家“973”计划立项资助,资助金额400万。“天津针、江西灸”格局已经形成。
●2008年,“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热敏灸”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9年3月,成为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6月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中期检查;2012年12月,国务院学位办对学校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进行验收。
●200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证(试点)。
●2010年,学校原始创新技术——热敏灸技术亮相上海世博会,被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2010年,《中医诊断学》成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
●2011年9月7日,由学校附属医院兴办的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落户南昌。
●学校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申报的针灸科、中医妇科和中医外科3个专科,全部顺利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建设项目。后又有另外两个专科进入该项目。
●2012年,“中蒙药丸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成立,至此学校成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高校。
●2012年6月,太湖文化论坛中医药文化发展(南昌)高级别会议。
●2012年9月,学校被授予江西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先进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德育新模式——江西中医学院双惟实践班”荣获2012年全国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一等奖,也是江西唯一获得该成果一等奖的高校。
●2013年1月18日,高票通过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顺利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3年3月,学校荣获“江西省第十三届文明单位”称号。
●2013年3月19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关于2013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对江西中医学院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进行公示。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复函江西省人民政府(教发函[2013]60号),同意江西中医学院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3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下文批准江西中医药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13年8月,学校中药学类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3年9月26日,学校举行更名揭牌仪式。
●2013年9月,岐黄国医书院创立并运行。
●2013年9月,学校项目“江西民族传统药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被授予江西省第二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9月,陈日新教授的论文《灸之要,气至而有效》被评为“2012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这是江西省唯一入选的学术论文。
●2013年11月,学校成立旴江医学研究会。
●2014年1月,《走进高雅艺术,提高人生修养——江西中医药大学积极开展“高雅艺术在江中”活动》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2014年2月,学校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是江西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2014年2月,学校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2014年4月,学校召开2014年党建和思政工作会议。
●2014年4月,学校举办为期5天的处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
●2014年5月,由学校附属医院牵头的“江西省中医康复(热敏灸)联盟”在南昌举行启动会,附属医院与九江市中医院等10家医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2014年5月,学校举行科技协同创新大会暨校企、校地、校校合作签约仪式。会上,学校与抚州市人民政府等15家企业、地方政府及高校签订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合作办学协议。
●2014年8月,学校在井冈山召开以“推进学校国际化”为主题的2014发展升级研讨会。
●2014年9月,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刘红宁教授牵头主持的“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刘红宁教授代表学校参加表彰大会并接受表彰。
●2014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举行第三批省级 “2011协同创新中心”授牌仪式,副省长朱虹出席并授牌。学校申报的 “灸疗研究与临床转化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成为连续三年获批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授予单位。
●2014年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此次全国共有30位专家获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学校洪广祥教授荣列其中,成为江西省首位“国医大师”。
●2014年,刘红宁教授牵头申报的“江西省健康服务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获批为第二批江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这也是学校获批的首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
●2014年,学校获批中药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5年1月,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附属医院梁瑞宁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多囊卵巢综合征病证结合研究的示范和应用”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受到大会表彰。该奖项是江西省中医学科研究领域首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2015年2月,全国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召开,学校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5年3月18日,由学校申办的首个孔子学院———世明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韩国世明大学会议厅隆重举行。
●2015年5月28日,按照中共江西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学校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2015年5月28日,学校附属医院红谷滩国医堂正式开诊。
●2015年6月24日,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办、江西省人民政府支持,江西中医药大学、江中集团承办的全国首个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启动仪式隆重举行,落户江中药谷。
●2015年8月,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是目前两家国家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之一。
●2015年9月8日,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访问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岐黄国医外国政要江中体验中心,先后参观江中药谷、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5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全国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评价验收。
●2015年11月,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组入驻学校开展认证工作。
●2015年11月,学校附属医院被评为首届“江西省平安医院”。
●2015年,院校1985级毕业生黄璐琦完美再次获得华人工业院院土,为此前评为院土中最年轻时者。
●2015年,刘红宁教授牵头申报的 “赣鄱中医文化心理研究中心”获批为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是学校获批的首个省级人文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15年,学校被授予“全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这是学校首次获此殊荣,也是此次全省唯一受表彰的高校。
●2015年,学校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的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实现了江西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标志着学校中药制药技术创新能力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6年1月,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陈日新教授团队完成的“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江西中医学领域空白,是江西医学领域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该奖项。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中药谷肯定校办企业,寄语中医药发展,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2016年3月,根据省委巡视工作统一部署,省委第八巡视组进驻江西中医药大学开展巡视工作。3月7日,召开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工作动员会。
●2016年4月,学校荣获“江西省第十四届文明单位”。
●2016年5月,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南昌分别签署《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与《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协议》。
●2016年5月,双惟实践班建班十周年庆典隆重举行,人民日报专版报道办班历程。
●2016年6月,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隆重举行新院落成典礼。
●2016年7月,学校荣获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称号,是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2016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到学校附属医院考察调研。强调,要践行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作用,推动“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切实将“大健康”理念落实到卫生服务中去。
●2016年9月,学校隆重举行“中国大使大讲堂”揭牌仪式暨首场报告会。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会长吉佩定做首场报告,并与学校校长陈明人共同为“中国大使大讲堂”揭牌。
●2016年12月,教育部专家组进驻学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6年12月,由学校联合山西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合作成立“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简称GITM)”。
●2016年12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江西中医药大学、江中集团合作共建的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南昌)试验区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学校合作共建中医药国际化技术创新游戏平台迈发布标准。
●2016年12月,陈日新、蒋小敏教授被授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全国60名教师获得表彰。
●2017年4月,中国共产党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全面回顾总结自1992年党代会以来学校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科学谋划学校发展新思路,共同擘画学校未来发展蓝图。
●2017年5月,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南昌)试验区揭牌,该实验区由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江西中医药大学、江中制药集团合作共建,意味着承担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教育服务贸易“试验田”作用的国家级协同创新试验平台正式落户启动,成为江西融入“一带一路”、推进国家中医药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有力抓手。
●2017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举办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隆重表彰第三届国医大师和首届全国名中医。我校伍炳彩教授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皮持衡教授、张小萍教授、范崔生教授被授予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
●2017年10月,我校作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教育部正式授牌。
●2017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财政厅和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通知》(赣教研字【2017】13号),正式公布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我校的中药学、中医学2个学科顺利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
窗体底部
【关闭】